年初開始帶著蔥哥蔥妹報名一些嬰幼兒課程。之前先上Music Together音樂律動課,上完之後,最近又報了我家附近Little Gym的幼兒體操韻律課。

 

冬夜漫漫,本來只是要讓蔥哥去跑跑跳跳,消耗體力,沒想到蔥妹比哥哥上得更起勁,唱歌跳舞更開心,後來決定也幫蔥妹報名,但是星期六早上八點半上課,蔥媽根本起不來,所以都是蔥爸拎著蔥妹開心地出門,蔥媽和蔥哥晚一點再去等他們下課。

 

上禮拜六早上,蔥媽九點多帶著蔥哥去教室外看蔥妹運動。蔥妹一看到馬麻來就吵著要抱抱,蔥媽只好跟蔥爸換手,進去陪蔥妹上課。

 

一進教室,我愣住了。父母有八成都是華人,這還是我們第一次碰到華人比例這麼高的班級,通常有一兩個就很了不起了,而且爸爸幾乎都有跟著來上課,都是好爸爸。

 

更令我驚訝的是,一直深深覺得自己產後肥胖的蔥媽,在眾多華人媽媽的環繞之下,突然知道為什麼自己最近竟然敢買也敢穿比基尼下泳池。

 

當然,能夠早上八點半帶小孩來上課的媽媽,自然不比蔥媽在家裡賴床吃早餐吹頭髮梳妝打扮時間來得充裕。而且蔥妹都一歲了,蔥媽還是一身鬆弛的肥肉,也沒什麼立場說別人,不過一下子看到這麼多「勤儉持家,衣帶變寬」的媽媽族,我楞到其他媽媽跟我閒話家常(用中文)都無法即時回應。

 

平常我遇到的都是美國媽媽比較多。去年剛來時還很熱中參加play group。遇到的幾個美國媽媽都是一個人帶兩個小朋友,老二多半跟蔥妹差不多大,老大都比蔥哥大一歲左右。早上十點的聚會,每個人都是一身休閒但絕對精心的打扮,淡妝,身材或苗條或健美,指甲修得漂漂亮亮。

 

有次我忍不住問某個媽媽說,你怎麼有空去做指甲?她說:I make time!

 

根據我不負責任的隨便觀察,碰到蔥哥蔥妹鬧的時候,美國人通常都會對我們微笑,彷彿在說:挖哈,輪到你們了,辛苦啦!碰到華人時,多半面露嫌惡的臉色,彷彿在說:死小孩,幹嘛帶出門吵別人?

 

週末下雨,我們帶蔥哥蔥妹去mall散步,蔥妹橫行霸道逛大街時,路人多半都是笑笑地讓她,不小心擦過還會道歉。只有一個華人歐巴桑挽著老公兒子彷彿馬路歸她管地迎面而來,蔥妹不知死活地往他們中間衝,我看他們三個絲毫沒有要放開緊挽的手讓蔥妹過的意思,急忙拉住蔥妹。歐巴桑大屁股一扭從我們旁邊擠過去,還丟下一句廣東話罵人。

 

*歐巴桑,不要以為廣東話我聽不懂。)

 

最近美國對「中國媽媽」的報導,我覺得很有趣,也常跟蔥爸討論我們觀察到的中美教養方式的差異。

 

美國的小朋友沒有天生就比較乖,美國父母付出的教養心力也沒有比較多或比較少,為什麼美國的小朋友帶出去吃飯就不會鬧,出門也會乖乖走在父母身邊?

 

美國人看到小朋友會親切地打招呼,問年紀多大,揮手,稱讚,道別。在台灣,碰到有人來跟蔥哥蔥妹打招呼,多半會伸手摸蔥哥蔥妹的小臉/小手,然後說:你給他穿太少了!

 

來美國認識的台灣父母會問:幾個月會走路?現在幾公斤?生長曲線標準嗎?會不會講話?會講什麼話?會認ABC嗎?會跟小朋友講英文嗎?會自己上廁所了嗎?有去上什麼課嗎?有學到東西嗎?托兒所老師有教什麼嗎?

 

(要聊小朋友的事,我都很樂意奉陪,可是每次都只比較小朋友的事,比較認字/身高/體重/@#$%,我的人生又不是只有小孩,這樣交朋友真無趣。)

 

蔥爸說他在台灣雜誌上看到讀者投書說,有個小朋友不吃青花菜,媽媽說不可以不吃,強迫他吃,後來那個小朋友有語言障礙,治療了六年,小布希不吃青花菜,還不是當了總統。不吃青花菜,可以吃其他的蔬菜,為什麼一定要強迫小孩?

 

(對嘛對嘛,蔥媽最挑食,還不是長得肥嘟嘟,蔥媽的弟弟更挑食,人家身高181。)

 

根據我對鄰居美國媽媽的觀察,即使自己帶小孩,他們也都不忘上健身房運動,逛街,和朋友約吃午餐,做指甲,做頭髮,雖然沒有菲傭,但也不忘把自己當貴婦。小朋友七八點上床睡覺後,再和老公出去吃飯享受兩人世界。

 

「中國媽媽」把全副心神放在小孩身上,忘了自己,精神真的可嘉嗎?會不會造成小孩的壓力?小孩一定要逼要比較才會有成就嗎?什麼樣的成就叫做成就?如果有一天不需要再操心小朋友的事,自己還剩下些什麼?如果我是華人卻不當「中國媽媽」,會不會被華人社會貼上「我不是好媽媽」的標籤?如果是這樣,我承受得起嗎?

 

(其實不用別人貼,家裡已經有人幫我貼了,除了暗**在心裡,對我好像也沒有什麼影響,反正阿嬤以前也常被貼,我們還不是都長得好好的。)

 

中美教養方式大不同,孰優孰劣,如何截長補短,我還在觀察。

 

(最近蔥哥越來越乖,也越來越能溝通,不知道是長大了還是自己帶,比較了解他的關係。當然他還是常常會亂,不過我們越來越能夠掌握他的行為模式。譬如週末蔥家去吃螃蟹,蔥哥在一旁吃王子麵,蔥妹跟爸媽大快朵頤,蔥哥也吃得很開心,皆大歡喜!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byon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